杨展的安慰在朱高煦听来寥寥胜无,从南京到云南,日子怎么可能不下降?
只是杨展说的确实没错,毕竟是农耕社会,如果朝廷能履行放田地、耕牛、农具的承诺,那三村百姓的生活起码还能有最基本的保障。
可是,这种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感觉,对于朱高煦来说,即便是旁观者,也足够窒息。
“我若不是穿越到朱高煦身上,而是穿越到三村百姓身上,恐怕眼下的我也只能乖乖俯,听从官府安排。”
“只是即便我是朱高煦,但面对朱允炆、朱元璋,我又有什么反抗能力呢?”朱高煦不免遐想。
自从穿越而来,他似乎心里就有一种紧迫感。
这种紧迫感督促着他进步,或者说督促着他不得不进步。
他如果表现的不如历史上的朱高煦,那燕藩的下场不会比历史上被削的那五藩好太多。
眼下的生活将会一去不复返,甚至性命都难以保全。
每每想到这里,朱高煦都只能逼迫着自己去努力学习兵法,不断地了解这个时代。
“殿下,到了。”
“嗯?”杨展的声音将朱高煦拉回了现实,他抬头一看,果然看到了自家的小院。
理清思绪,朱高煦跳下驴车后将后院门打开,随后看杨展将车赶进去。
院里的王瑄听到动静,当即也马不停蹄的赶到后院,帮忙下车。
至于朱高煦,他合上后院门,插上门栓之后便向着前院走去,王瑄二人也习以为常。
只是几个呼吸,朱高煦就来到了书房,而书房内部相比较半个月前,则是多了一个摆在书桌一旁的沙盘。
沙盘长宽五尺有余,内里布置十分简陋。
朱高煦拿着石头做山川,用砂土做平原,草皮做树林,河沙做河流,以此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大明沙盘。
由于沙盘太小,因此朱高煦只能用一条条写了府名的竹条作为城池。
二百余州、府尽数在沙盘上,大明局势一览无余。
除此之外,沙盘靠北的位置还留有三分之一的面积作为北元盘踞之地的漠北。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明与北元之间,仅有部分地方有小段的土坝作为长城,大部分地方是没有长城的。
至于原因,主要在于唐宋元三朝各自并没有大修长城,而朱元璋继任正统后,也只是在一些先要地区修建了小段长城。
眼下的明长城,规模甚至不如战国时期的燕赵长城。
不过,这也能说明朱元璋对自己军事布置的自信。
朱高煦清楚,自己想要在老朱那里表现出彩,那就必须弄清楚朱元璋的军事布置,并说出一番道理。
因此,怎么研究老朱的军事布置,继而为其解决办法,讨其欢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想到此处,朱高煦不由得眯了眯眼睛,目光在沙盘上不断扫视:
“那么……先从哪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