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田有地,人还在南京打工做事的应该能吃上这鱼和菜,那牛肉是万万吃不到的,不过殿下您做的还挺好吃,比松江府的大厨做的还好吃。”
杨展一边吃,一边解释,还不忘拍马屁。
朱高煦听后却也没有高兴,而是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算是了解了江南一带百姓的生活。
倒是王瑄闻言摇头道:“那是江南,若是北方和西南,吃的自然不可能这么丰盛。”
“我在云南时,迁移过去的汉民尚且能吃个白菜,当地的土蛮则是一份糙米饭配着点野菜和水便吃了。”
“那确实过的不太行……”听着王瑄的话,朱高煦不免庆幸自己穿越到了老朱家。
如果自己穿越到西南的少民身上,那恐怕真要过上王瑄口中的生活了。
“明日起你们二人照之前一样学习武艺,练完再出门买菜。”
朱高煦交代了一声,然后就起身回到了书房。
到了书房里,他瞧见了桌上的钱钞,然后又拿着钱钞走出来丢给杨展:“今后就你来管钱了。”
“这么多?!”杨展接过价值三十贯的钱钞,脸上乐呵呵的。
不过他高兴之后还是拿着宝钞提醒道:“殿下,这钞有可能花不出去啊。”
“花不出去?”朱高煦皱了一下眉,杨展也解释道:
“这宝钞在其它地方还好,但在南直隶和江西、闽浙等地怕是有些难花。”
杨展先回答了朱高煦,紧接着又具体解释了起来。
大明宝钞自从行以来,尽管朱元璋规定一贯钞可折算成白银一两、或铜钱一千,但不幸的是从洪武八年大明中央银行卯足了劲行宝钞开始,宝钞就陷入了不断贬值的死循环。
尽管朱元璋自己也在中途出行过一些回收破损宝钞的政策,但宝钞回收的数量远远比不上行的数量,这就导致了这玩意没有太多信用。
到了眼下,一贯宝钞硬要花,那也能花出去,但眼下一贯钱可以买四石米,而用宝钞购买,却要四贯。
也就是说,这二十贯宝钞,换算成钱,顶多只能算五六贯。
“懂了……”朱高煦无奈的点了点头,觉得有些头疼。
实际上,伴随着大量金银被古代贵族埋入土地,加上洪武年间的铜还要用于制作火器,因此明初一开始就陷入了钱荒的问题。
朱高煦记得不错的话,如果明朝运营好这个缺点,那完全可以进入纸币时代。
但问题在于,这种经济问题就是放到后世也很难解决,因为这种纸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背后必须有按照一定比率现实存在的稀有金属货币或存粮作为纸币的价值担保,也就是它的准备金。
可问题是明代没有那么多准备金,所以想要运行宝钞这个制度是很困难的。
朱元璋这边疯狂印钞,那边却只换不收,涌入市场的宝钞变多了,而生产出来的东西还是那么点,那这套制度自然要崩溃。
朱高煦不能以后世的经济标准来要求朱元璋,况且朱高煦也觉得朱元璋应该知道宝钞滥的结果。
可问题在于,大明没有足够的金属来做准备金,所以这套制度,本身就是收割民间大量中产阶级的制度。
“帝王啊……”
朱高煦叹了一口气,转身回到了书房里开始研读徐达留下来的兵书。
尽管徐达的兵书有些粗糙,期间还有徐达对自己指挥过战事的一些吹垒,但对于朱高煦来说,它确实算是一个不错的读物。
朱高煦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兵书的内容之中,他很清楚只有学懂带兵打仗,他才能在今后更好的保全自己。
在他学习的同时,紫禁城中的那一位也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