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都觉得可行,祝青君又问:“姥,这并非不能对人说的,为何要秘密进行呢?”这是在安南,又不是在朝廷腹心之地要阴谋造反。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办,在这里,祝缨说什么,别人还能反对不成?
祝缨道:“大张旗鼓地干,人心又要不稳啦,又或者以为我难过得要发疯了。重华说得没错,拢共也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呀。他们不知道也好。”
“是。”
祝缨道:“这个事儿,我会亲自盯的,活动活动筋骨。”
大家都没有反对,祝缨变得暴躁或者沉郁才是他们担心的,如果只是找些事做,那倒是正常。五人各自在心里添了一桩事,筹划自己该如何办。
赵苏需要做的事最少,他不用抽丁,只要安排一些梧州军资之类偷运供给兵营。便有心去想朝廷——到底发生了什么呢?真的不能先……
……——
自新驿路开通之后,与京城的消息往来就方便了许多。赵苏怀揣着想法回到梧州之后没几天,幕府终于收到了来自朝廷的公文。
驿站公文比陈放走得快得了,他还在路上,讣闻已经到了祝缨手里——郑熹死了。
祝缨算了算他的年纪,也不算太意外。她亲自给岳妙君、郑川写了慰问的信件,请他们节哀,有什么需要安南的地方,只管开口。同时提醒二人,要蛰伏,这两年尽量不要发表太多意见。
随信又赠送了一笔奠仪。
祝青君也回到了普安州,亲自勘查了地形,回复祝缨:地方可以。但是要先做好预算、军资的准备,再开工。她有经验,给了祝缨一张单子,上面是所需,以方便祝缨调配。
祝缨心里有个大致的约数,又让巫仁重新计算了一下,三项一对比,再稍作调整便是定案。二人与苏喆又要暗中安排,日子过得飞快。
朝廷的回复也姗姗来迟——鸿胪寺现在归陈放管了。他火急火燎地批了公文,往政事堂上交。
政事堂里,怕什么来什么,郑熹死了,就是施、王、冼三人,施季行拿了这一份公文将来龙去脉看了,笑对王叔亮说:“安南这文书有趣,不似祝子璋手笔,看来她的捉刀人文辞不坏。”
王叔亮好奇心起,拿起来一看,眉头差一点就要皱上了——味儿不太对啊。他说:“她南下近二十载,若没有几个捉刀人,反倒不对了。”
“也是。那就准了?”
“好。”
王叔亮抽了刘遨写的底稿,私下研究了一阵,又从吏部调取安南官员名单履历,竟从上面看到了重复了好几次的“刘”姓。郑熹、冼敬、陈萌或许不知道刘松年孙女都有谁,王叔亮至少知道其中出类拔萃者。
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先去刘家询问刘遨的父亲——是不是你们家的?
得到答案之后,王叔亮忍了又忍,没忍住,写了封信给祝缨:人到了你那里,希望你能克制一点,别让姑姪几人去做太出格的事,世叔全家还在这边呢!别让他们受到物议的责难。
“人质”的祖父、曾祖父亲自把人安排给了“绑匪”,王叔亮只好把信写得非常克制。
信到之时,祝缨也乐了,王叔亮倒也讲人情。她也没打算让刘遨三人现在就干别的,三人肯来,她当然会好好安排。
她给王叔亮回信:她们不可能比我出格,放心。
这是什么破回信?这回是真的把王叔亮给气到了,他绝对不要再给祝缨写信了!
祝缨也不计较他回不回信,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她准备以“散心”为名去身去往新兵营。幕府就暂由刘遨、苏喆留守,她则带上了祝青雪。
动身的前一天,朝廷邸报上写着一则新消息:姚辰英拜相。
祝缨扫过一眼,让苏喆把它发抄,没有任何表示便策马离去了。
第530章变好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