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虽说陶逸目前还不知道,但不妨碍他从史书中,寻出一鳞片爪。
就比如说……
方才他给长孙无忌的‘治国良策’当中,陶逸也就提到了,为什么自古以来,能够传承千秋万代并且获得美好结局的朝代少之又少。
甚至……
可以说没有。
然后围绕这个题目,写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之所以这样的朝代少之又少,甚至是没有,第一,是因为君主不行。
比如说,隋炀帝。
他阿耶隋文帝就干得挺好的,可为什么到了隋炀帝,一下子隋朝就亡了呢?
就是因为这君主不行!
为君之道,最上等的,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例子,就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不过最上等的,往往却也意味着是最难做到的。
…。
也不说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十分苛刻的,一般人,只需要做到,在自己做任何事之前,都先想一想百姓,会不会给百姓带来负担。
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对百姓有恻隐之心,因为知道会给百姓带来负担,就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说建造宫殿,建造亭台楼,这就已经算是很圣明很圣明的君主了。
如果代代君主都能做到这样,那不说千秋万代,至少,三五百年,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也就引申出了,之所以能够传承千秋万代并且获得美好结局的朝代少之又少的原因之二,对后继之君的培养。
对后继之君的培养,最失败的,无异于秦始皇、隋文帝。
当然!
一开始两人所培养的重点,肯定也不是胡亥跟隋炀帝。
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让这两人登基继位了。
胡亥跟隋炀帝都有一个问题是什么。
那就是从小从深宫长大,根本不懂民间疾苦。
他们所得知的天下,全都是别人给他们过滤过,或者是他自己给直接过滤的。
为什么每每开国的皇帝,在治国这方面,都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因为……
他们都知道自己创业的艰难,都吸取到前朝的一些教训,都曾看过百姓的累累白骨。……
他们都知道自己创业的艰难,都吸取到前朝的一些教训,都曾看过百姓的累累白骨。
然而……
到了下一代,就不是这样了,下一代眼中的百姓疾苦只是书中的一句话,只是老师口中的一句唠叨。
哪有音乐、美女、饮酒来得有意思。
从小便在音乐、美女、饮酒当中长大的君主,你说让他知道、体恤百姓的疾苦,那可能么?
所以……
这不就有了胡亥,有了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