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连那些成年人体型的难民都能吃饱,可到了他这里连塞牙缝都不够,那就不是人家的问题了。
龙葵只能将这种情况,当成自己“返老还童”变小后,再次进入了青春期开始二次育的副作用了。
要知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但他在这个世界上却无老可啃……因为搜救队伍找到他的时候,在方圆几十里的火场范围内,都没能再现第二个活物。
这就导致救灾署。赈济司的吏员,想调查他的身份信息都调查不了,所以只能将担心穿越者身份暴露,说话含含糊糊一问三不知的他,定义为:在天灾中全家罹难的难民孤儿。
也就是说,以后在这个世界上无亲无故,别说户口本了连族谱都祭天了的他,得靠自己想办法活下去了。
既来之则安之,情况都已经这样了,他再怎么自怨自艾也没用,不过仔细观察了一下附近的环境后,却让龙葵多少有些意外。
这里虽然位处偏远,但是却依山傍水环境极佳。
距离无人看管的简陋驿站不远的野沟村,坐落在两座小山丘中间的凹谷中,背靠着远处重峦叠嶂的连绵山脉。
一条从山中流出的溪流,从村子的正中央穿流而过,在村外不远的低洼处汇聚成一座大湖,而再往外就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
放眼望去,村里各种建筑鳞次栉比,目测少说也有七八百户人家,保守估计得有好几千人口!
这可远远出了龙葵的预料。
因为按照地理位置来说,他们所在的地点应该无限接近于虞夏的北方边境了,像这么边远的地区怎么还会有规模这么庞大的村子?
而且以这个世界的时代背景来说,一个村子的规模达到好几千人口,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要知道,即便是在龙葵原本那个高度达的世界,在同等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类似的地区,一个市可能都不到五万人。
(麻注:48年全国城市人口排名中,旅顺市44394人,海拉尔市16146人,数据仅作参考。)
不过仔细想想,他这穿越之后连世界背景都不一样了,原本世界的时代背景自然也就没什么可参考性了。
更别提因为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龙葵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可以算得上是两眼一抹黑,所知道的一星半点零碎消息还都是从同样没什么见识的难民言谈之中听到的。
不过这一路行来,他们搭乘蒸汽轨道车颠簸了近半个月,所途径的虞夏城市可不少。
偶尔在蒸汽轨道车靠站检修、加水的时候,负责管理的车长会允许他们下车在站内就近活动一下腿脚,所以多少也能观察到一点这个国度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集度。
曾经经历过春运的龙葵,原本还没觉得人口高度密集有什么好奇怪的。
可现在想来,在非年节等特殊时期,途径的又不全都是交通枢纽,不可能每座车站的客流量都那么爆满才对。
要知道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大多被死死的绑定在刨食的每日劳作上,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太远。
而在这种前提下,每座车站还都能保有近乎载的客流量,只能说明要么是轨道线路十分有限导致客流量高度集中,要么是这个国度的人口规模过于庞大,导致现有的运输条件难以承载过盛的出行需求。
而这些,都说明了虞夏这个国度,两个极为明显的特征:国民人口庞大、领土面积辽阔!
这么一来,野沟村如此边远的小乡村里,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好像也不是说不过去……
几声汽笛的“呜呜”声,驱散了龙葵满脑子的胡思乱想,只见从简陋驿站预置的水槽中加好水的蒸汽大车,叮叮咣咣的颠簸着继续赶路了。
将分流到野沟村的他们这十几个难民,就这么扔在了人家村子门口,而这野沟村里又没个接待的,偶尔经过一个村民也只是冷淡的张望一眼,根本就没人搭理他们。
众人抵达的时候,差不多是傍晚的擦黑时分,整个村落中都飘荡着浓郁的炊烟,使得坐落在凹谷中的村子像起了夜雾一般朦朦胧胧的。
一群人茫然无助,又畏畏缩缩的站在村口,既不敢贸然踏入被简易的木头栅栏围起来的村子,又不知道该联系谁来接纳自己等人,看上去那叫一个凄凄惨惨戚戚。
这种寄人篱下,还不受人待见的屈辱感,让一帮子早已饥肠辘辘的人又是难堪又是羞愤,要不是实在没地方可去,谁会万里迢迢的跑这鬼地方来,送上门的受这种羞辱?
可有什么办法呢?
所谓,失地为流,无业为氓。
他们这些失去自己土地田亩和家产房屋的难民,说好听点叫移民,说不好听点叫流民。
再说难听点,那就是谁也不待见的流氓,放哪都是最容易招惹事端、影响治安的群体。
现在上面强行分派来十几个,可能会破坏他们村子平静生活的流氓,人家野沟村的村民自然不会给他们什么好脸色。
换位思考,要是街道办往你家塞个不知道底细的二流子,说是这人无家可归太可怜了,让你一对一帮扶照顾对方,你什么心情?
好在村民虽然不待见他们这群人。
可接到上级安置任务的野沟村村正,却不能对他们这些移民视而不见。
毕竟这场几乎席卷了虞夏全境的陨星瀑天灾,波及到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产生的难民数量也太多了。
所以虞夏天朝的“五洲五国”辖下,几乎每一个情况尚好的县镇乡村,都或多或少的分派到了一些安置名额。
虽然是强制性的,可往好处想这算是给他们村增加新的劳力,随着新来的移民跟本地的村民通婚,时间一长也就成为了他们野沟村的一员,这种添丁进口的好事身为村正自然不会排斥。
再说了,往老日子里算,他们这些位处边远地区的村子,早些年谁家还不是从虞夏的中垣地区,迁徙过来屯垦戍边的移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