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李太白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他不仅拿出了批判性的文章,还拿出了可供操作的方法,能让国家重新富强,只要进行国际贸易就好……
李隆基反反复复的看着这篇《国富论》。
这文章辞藻一般,但内容却格外的务实,每句话都直戳问题的本质,直接讲述了一条让国家富强之路!
这是李隆基近些年看过最震撼的一篇文章了。
甚至过了那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国富民强……盛世,到底是谁的盛世……”
李隆基轻声喃喃,他正在认真思考着这么做的得失。
这篇文章给出的道路,让他大为心动。
可如果真这么做的话,就要得罪很多既得利益者,甚至会让此前的盛世局面,功亏一篑!
甚至于……
会让他在史书上的名声,变成另外一种评价!
现实的利益,和美好的名声,这该如何选择?
就在李隆基沉思的时候,宦官急忙来报——
“陛下,宫门外有一少年,自称李太白,求见于陛下!”
“什么?!”听到这话,李隆基直接站起身,错愕的说着:“李太白?!”
“召他过来!”李隆基顿时一喜,连忙挥了挥手。
此时的唐朝丞相是张说。
他是开元年间名臣,是执掌文坛三十年的“当朝师表,一代文宗”。
当张说上位之后,也是正式开始招揽无数文人,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时刻。
张说上台后不久,请来徐坚、贺知章等文人雅士著书立说,歌颂君王,称赞盛世。
随后又由张说主持,在百官、贵戚及外邦使者的见证下,举行了封禅泰山仪式,以颂扬玄宗的功绩。
此刻的李隆基,已经逐渐被自己的成就迷失,很大程度,就有这文坛领袖张说的功劳。
此前张说看到苏澈所写的这篇文章时,当时就勃然大怒,骂道:“狗屁不如!”
然而这篇文章闹起的风波,简直不要太大。
整个长安城,几乎人人皆知。
即便是那些不识字的老农,都知道了这文章。
邸报上几乎全是讨论这文章的内容。
作为当朝师表,一代文宗的张说,当然忍不了,连忙拜见了皇帝。
不多时,张说颤颤巍巍的来到了大殿之中,玄宗李隆基立刻走了过来,将张说搀扶到自己的身边坐下。
“陛下,臣下最近在养病,没想到这世间竟然出了这样一个狂妄之徒,意图指摘圣人,真是罪大恶极!”张说一脸愧疚的说道。
“请陛下直接下令,将这狂妄之徒,直接抓起来罢!”
前些日子,在李隆基在泰山封禅过后,一路旅途奔波,回到长安的张说便抱恙在家,休养至今,却没想到,有人写了一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文章。
这么迟才反应过来,实属不该。
李隆基无奈的说道:“朕还以为卿家是准备写文章去驳斥这贼人呢。”
“陛下,贼人言语,不用理会。”张说摇头说着。
就在二人谈话的时候,又有宦官过来,小心翼翼的禀告:“陛下,自从那一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文章刊登出来后,那些外邦使者起初没反应过来,可也不知道谁给他们翻译讲解了,导致诸多外邦客商恼怒,大感耻辱,要陛下您给个说法!快些惩处元凶,以儆效尤!”
李隆基听到这话后,顿时有些傻眼:“这事情和这些外邦之人有什么关系?”
“他们凑什么热闹?”
“他们怎么敢的?!”
李隆基真是做梦也没想到,他一直给与这些胡商优待,无论是允许他们当官,还是给与政策上的税收减免,以及各种优待。
好处给了这么多,却没想到他们竟然蹬鼻子上眼了,一看到有威胁自己的政策风向出现,直接就联合起来,试图胁迫皇帝!
这话一出,张说连忙说道:“陛下还请息怒,这些外邦蛮夷,性格耿直,向来直来直往,不知什么叫含蓄,才敢这么说……”
“不,张师,这文章全篇都没有说他们,而是在指摘我,他们生气叫我给个说法是什么意思?”李隆基气得够呛,即便是张说这样说,也无法让他息怒。
张说一时间也无话可说,心中忍不住怒骂这些外国人,真是得寸进尺,一直把他们供着,就真把自己当爹了?
李隆基此刻也冷静了一些,他皱着眉头,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事实上,随着这些日子渐渐冷静下来,他时不时翻看那篇文章,哪怕每次看还是感到生气,但渐渐地,他也能理性思考问题了。
面对书中的质问,他无法回答。
这盛世。